广西八桂职教网讯 “获得银牌的是广西的黄宇婧、周文军!”在天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广西代表团取得奖牌一银两铜的新突破,其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黄宇婧、周文军获得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银牌,周文军获“参赛代表团最佳选手奖”。
黄宇婧、周文军获国赛银牌
在涵盖运输与物流、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等6大领域的109个比赛项目中,共有来自全国36个代表团的4045名选手激烈角逐。这枚银牌显得尤为可贵,它不单是是近年来南职院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的缩影,更代表着广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突破。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故事?下面,广西八桂职教网小编就带你走进南职院,探访这对从备赛濒临崩溃到比赛中技耀津门的南职组合。
临阵换“枪” 备赛路上一波三折
本次全国技能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如此高手云集的比赛,对选手技术、心态的考验都达到顶峰。谁曾想到,在训练的冲刺阶段,这对组合遇到临时更换设备、身心濒临崩溃等前所未有的挑战......
赛前训练
周文军(左)、黄宇婧(右)赛前训练
“训练的过程遇到不少困难。其中,中途更换比赛设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学院副教授周文军仍感觉惊心动魄。原来,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所有的设备、系统都有着严丝合缝的指令和编程逻辑,虽然工作过程相差无几,但是不同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之间有着巨大的指令、控制差异。比赛要求的设备中途更换,意味着之前学习和掌握的操作和编程要清零重来,这让时间紧迫的备赛过程难上加难,如何快速适应新设备迫在眉睫。
“广西技术能手、高级工程师、高级‘双师型’教师.....”这对组合的各种荣誉都是真才实学的体现,作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王牌师资力量,他们早已把技术工作当成家常便饭,达到物我两忘、雷打不动的境界。
“我们从事该项技术的研究已经超过10年,已经把这项技术工作当成了一种人生乐趣。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谈起专业,周文军感触颇深。秉承着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和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团队迅速熟悉新的编程逻辑、控制指令。在自治区人社厅相关部门领导和学校、学院领导以及设备设施支持单位最大程度的支持下,他们顺利地适应了新设备的使用,然而这样的挑战还远没有结束。
多方协作 幕后英雄保驾护航
经历过大型赛事的人都知道,备赛往往比比赛更辛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幕后英雄的保驾护航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训练的冲刺阶段,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好几次情绪上几近崩溃。”黄宇婧回忆道,在为期4个月的集训中,每天训练时长经常达到10小时以上,身心的疲劳在比赛前就给组合带来巨大考验。“幸运的是,指导教练对训练方案及时作出了调整,学院领导和同事们也纷纷关心与疏导,还有学生们的鼓励和期待,才让我们咬牙坚持下来。”黄宇婧感慨道。
备赛过程中,学校、学院的领导、学生为他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南职院的团队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这大概也是南职院的魅力所在。”谈起团队的帮助,黄宇婧感动又自豪,“我们的教练,智能制造学院张叶茂副院长,总能将第一手的信息传达给我们,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还有我们智能制造学院王永宁院长,覃华宪副书记,专业负责人罗赟、吴有明、艾妮老师,以及我们整个控制群团队老师,在学校升本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替我们遮风挡雨,顶住了压力,是他们替我们负重前行,才让我们能够全力以赴去备赛。”除此之外,团队还有营养师和心理导师,负责选手的餐食、情绪支持等。
在集训开始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3个学生就一直作为陪练。尤其是2021级的黄中同学将两位老师各自负责的部分全部都掌握。在老师轮换休息的时候起到了重要的替代作用,使训练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有时候我和周老师会在一些工作流程的编写上意见发生分歧,他会巧妙地处理好我们之间的关系。在一些程序的算法上,他甚至能提出更优更快的方法,让我们格外惊喜。”
攻坚克难 从濒临崩溃到技耀津门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赛项是集智能制造、智能视觉、数字孪生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的比赛项目。备赛初始两人就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周文军老师负责硬件安装及PLC、触摸屏程序的编写,黄宇婧老师负责数字孪生及工业机器人程序的编写。比赛开始后,各项操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然而风平浪静背后却隐藏着巨大危机。
黄宇婧比赛现场
周文军比赛现场
“赛程过半的时候,周老师突然发现设备一些参数的配置与平时训练时是恰好相反的,这会直接导致订单的生产过程只能完成一半的流程。”回忆比赛时遭遇的危机,黄宇婧仍心有余悸。在离比赛结束不到一个小时时,设备的关键参数配置出现巨大误差,这在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赛项中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问周老师,能不能联调?周老师朝着我摇了摇头,我当时眼泪都快要下来了,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连我们平时训练一半的水平都没有发挥出来。”一年的努力可能白费,这对任何人都是巨大的压力。然而一次次从崩溃边缘崛起,一次次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对组合的内心已经比以往更加强大。冷静片刻后,他们通过互相鼓励稳定情绪,继续投入到比赛中。
教练张叶茂(左)与选手黄宇婧(中)、周文军(右)在大赛现场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周老师悄悄地冲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知道,他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黄宇婧激动地说,“就是凭着这股永远都要相信自己可以的信念,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颁奖典礼现场
黄宇婧(左一)、周文军(左二)登上领奖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职院黄宇婧、周文军组合通过不懈怠地努力克服临时更换设备、超乎常人的身心压力和比赛中的突发状况等重重困难,终于站上领奖台,为广西代表团拿下了全国技能大赛的第一枚银牌。
传技育人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南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智能制造可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和可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未来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掌握这些关键技术的师资力量和企业工程师都很稀缺,大大制约着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谈起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周文军、黄宇婧有着很深的思考。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学校各项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逾900人次,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10多万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相关学院的教学水平也得以快速提升。“每次比赛完成后都会对比赛进行总结,把比赛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化、颗粒化处理,并出版了3部国家规划教材,对学校和学院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黄宇婧介绍道。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黄宇婧的介绍下,一幅培养智能制造领域技能型人才的蓝图徐徐展开。“今后我们想成立一个工作室,并带领学生继续参加这一类型的比赛,将这门技术传承下去,为学校、全区、全国培育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黄宇婧坚定地说。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此次获得银牌并不是他们努力的句号,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们早已有细致、明确的规划。以黄宇婧、周文军为代表的南职人将继续深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南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