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绣球、板鞋竞速、高脚马、珍珠球、传统武术、毽球、竹竿舞、跳绳、滚铁环……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如今作为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走进了我校课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多元化发展,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使民族民间体育与体育课堂有机融合,丰富体育课程实践体系,我校近年来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将民族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据悉,我校与南宁市民族宗教委员会共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并依托基地,选取具有代表性、可推广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加以挖掘、改编、创新、规范,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传递式、网格化的传习,并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社团活动、“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学校民族体育运动会等系列活动相结合,形成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竞赛等多元一体的民族民间体育推广模式。
竹竿舞(南职融媒苏铭锋/摄)
滚铁环(南职融媒郭慧琳/摄)
跳绳(南职融媒郭慧琳/摄)
板鞋竞速(郭慧琳/摄)
抛绣球(郭慧琳/摄)
珍珠球(南职融媒郭慧琳/摄)
我校与南宁市民宗委共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郭慧琳/摄)
我校第一届“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趣味运动会(何飞/摄)
我校学生参加南宁市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何飞/摄)
撰稿: 人文教育学院 何 飞
审核: 人文教育学院 伍少金
党委宣传部 陆 军
编辑: 党委宣传部 陈 诚